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“全国疟疾日”,今年的主题为“严防输入再传播,巩固消除疟疾成果”。疟疾,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,至今仍在全球威胁着人类健康,尽管我国已实现消除疟疾目标,但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。了解疟疾的相关知识,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,是每个人守护健康的必修课。

一、疟疾是什么?
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,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。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冷、高热、大汗,严重时可引发贫血、昏迷甚至死亡。全球范围内,非洲、东南亚等地区仍是疟疾高发区,我国病例以输入性为主。

二、如何识别疟疾风险?
1.传播途径
蚊虫叮咬:按蚊是主要传播媒介,黄昏至黎明活动频繁。
其他途径:输血、母婴传播或共用针头(罕见)。
2.高风险人群
非洲、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的务工、旅行归国人员。
蚊虫活动频繁地区的户外工作者。

三、科学防控请记住这几点!
1.防蚊是关键
户外活动穿长袖衣裤,暴露皮肤涂抹驱蚊剂(含避蚊胺或派卡瑞丁)。
居家安装纱窗、蚊帐,睡前使用电蚊香或杀虫剂。
2.环境整治
清除家中积水、垃圾,减少蚊虫孳生地。
3.出境防护
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,必要时携带抗疟药物(如青蒿素类)。
归国后若出现发热、寒战等症状,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。

四、治疗原则:早发现、规范用药
确诊方法:血涂片镜检或快速检测试纸。
规范治疗:使用青蒿素类药物(如蒿甲醚)或氯喹+伯喹联合疗法,全程足量服药,避免复发。
重症患者需住院补液治疗,维持水电解质平衡。
五、互动问答:测测你的防疟知识
1.疟疾通过哪种蚊子传播?
A. 伊蚊 B. 按蚊 C. 库蚊
答案:B
2.归国后出现发热,应如何应对?
A. 自行服药 B. 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
答案:B
健康小贴士
防蚊灭蚊是基础,旅行防护莫大意!